娃哈哈百日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
娃哈哈百日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
1991年,在创始人宗庆后的带领下,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以一个百人小厂兼并了曾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国营企业杭州罐头食品厂,在全国开创了小鱼吃大鱼的先例,实现了规模化经营。这起当时引发全国关注、全民争议的兼并事件,最终成为有胆略、有策略的改革开放经典样本,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。
上世纪80年代末,娃哈哈的口服儿童营养液一上市便成为全国畅销产品,由于销量太火爆,工厂产能严重不足。据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回忆,那时娃哈哈厂门外排满了前来提货的车队,有时甚至需要警察来维持秩序。如何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生产规模,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1990年娃哈哈的规模并不大,共146名职工,但当年的销售收入已破亿元,创造出2000多万元利润。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纳税大户,杭州市政府也非常重视,专门派市委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等人到娃哈哈考察,与宗庆后商量对策。
临时自建厂房显然不是可行之策,光是项目审批就会旷日持久。最好的办法是兼并一家经营不善的同类大厂,然后对其进行娃哈哈式改造。最终,市政府决定,让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兼并资不抵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(以下简称杭罐)。
杭罐是一家拥有2200名员工的大国企,曾经是全国十大罐头厂之一,业务以外销为主。1989年之后,由于西方制裁中国,杭罐失去了订单,导致产品大量积压,负债迅速攀升。到1991年初,其积压产品已达1700万元,总负债更超过6700万元,急需寻找一条新的出路。
据宗庆后回忆,一开始市领导的决策是娃哈哈兼并杭罐厂不用多花钱,只需承担500个工人的劳务即可,杭罐厂有6万平方米的厂房,比我们自己2000平方米的厂房要大得多,我当即就答应了。
后来的实际情况有些出入,娃哈哈也出了一笔资金。但即便这样,杭罐厂的工人还是很不乐意,他们觉得自己原来是一家国有大厂,被一家这么小的校办工厂兼并很没有面子。
面对这副情形,宗庆后决定当面去和工人们谈,主要说了三点:第一是谁大谁小的问题。虽然杭罐厂的人比娃哈哈的多,但杭罐厂没有产品,连工资都发不出来,娃哈哈的生意供不应求,存款有几千万;第二是合并后我们会在待遇上一视同仁;第三是原有的杭罐厂干部先不动,表现好的提升,表现不好就下岗。就这样,大家一口就同意了。
TAG标签:
怎样预防胰腺癌的发生风湿热饮食保健
你知道宫颈糜烂的常见类型吗
小儿慢性肺炎的饮食禁忌有哪些